护理园地
  您的位置:护理园地 》 健康常识
长新冠后遗症与菌群紊乱密切相关
内容来源:管理员  发表时间:2023/6/5

近日,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主办的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023年学术年会在北京召开。中科院院士高福等专家学者就长新冠、疫苗和药物研发等话题展开了交流。

 

在谈到新冠后遗症相关话题时,高福认为,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关于什么是长新冠,概念比较模糊,各国都有自己的定义。

 

  •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采用的定义是:在新冠感染后4周后检测不到有复制能力的病毒,但仍然持续有症状或健康问题(Post-COVID Conditions);

     

  • 欧洲临床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学会(ESCMID)给出的定义是:新冠肺炎确诊后出现一种或多种症状持续或复发/缓解超过12周,且无法用其他原因来解释;

     

  •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 则是对新冠感染后 4 至 12 周内发生的疾病(Ongoing symptomatic COVID-19, 亚急性感染期)和持续超过 12 周的症状(Post-COVID-19 syndrome,新冠后综合征或慢性病 )进行了区分。

     

知道了长新冠的概念,那么重复感染后长新冠的风险究竟有多高呢?

 

2022年11月10日,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圣路易斯医疗保健系统的研究人员在 Nature Medicine 期刊发表了题为Acute and postacute sequelae associated with SARS-CoV-2 reinfe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电子医疗保健数据库,其中包括只感染一次新冠病毒者共443588人,重复感染者共40947人(其中感染2次的37997人,感染3次的2572人,感染4次及以上的378人),未感染者共5334729人。

 

研究通过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评估了首次感染和重复感染的人感染相关累积风险。结果显示,与未重复感染者相比,重复感染导致死亡风险增加117%,住院风险增加232%,此外,还增加了包括肺病、心血管病、血液病、糖尿病、胃肠病、肾病、精神疾病、肌肉骨骼病和神经疾病等后遗症风险。这些风险在感染急性期最为明显,在急性期后6个月仍持续存在。与从未感染的对照组相比,重复感染的累积风险和疾病负担随着感染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一说起长新冠,全都是国外的研究,那么国内有相关的研究吗?有的,并且国内的研究还发现了导致长新冠的原因。

 

2023年4月17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余祖江、苟建军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上发表了题为 Alterations of the oral and gut mycobiome and cytokines during long-term follow-up of COVID-19 convalescent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阐明了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康复一年后口腔及肠道真菌菌群特征、细胞因子变化。

 

新冠病毒感染康复一年后,很多患者的肝、肾、肺功能等逐渐恢复正常,但也有部分人表现出了咳嗽、疲劳、乏力、易困、记忆力减退等长新冠后遗症(Long COVID-19)。研究发现证明,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口腔和肠道菌群紊乱,且在核酸转阴后长期紊乱,长新冠后遗症也与菌群紊乱密切相关。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了真菌、细菌与免疫之间的关系,提示靶向调节真菌微生态对改善COVID-19预后、促进免疫恢复、预防再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可成为改善新冠后遗症的新方法。

 

二阳还在持续着,我们无法完全避免,既然重复感染有长新冠的风险,那就得时刻注意着、提防着,但我们也无需过分担心和夸大后遗症的严重性,避免内心焦虑和恐慌才是最重要的。

 

在二阳高峰来临之际,做好口罩防护、接种奥密克戎疫苗……仍是抵御新冠病毒及其后遗症行之有效的方法。希望我们能保护好自己,也保护好身边的人。

医院概况        |         科室介绍        |         就医导航        |         隐私政策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市丰台区中医医院(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公所胡同3号    京卫网审:【2014】第0286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2020043216号